查看原文
其他

咸宁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

森林康养 森林与健康
2024-08-30
咸宁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

森林康养作为现代新产业,在探索利用“生态+”模式,推进林业与农业、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具有广阔空间。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协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药管理局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02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森林康养纳入大健康产业范畴,提出《关于加快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咸宁市委市政府在《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规划建设中国中部康养城,做强大健康产业,打造咸宁特色产业增长极,在地方产业发展方向上对大健康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布局。


咸宁市拥有丰富的地域特色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条件优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森林康养作为大健康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咸宁融入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重要特色产业,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01

咸宁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以地方特色资源为主的“森林康养+”模式已成为咸宁康养产业主要模式,初步形成以通山县九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赤壁市陆水湖风景名胜区、崇阳县柃蜜小镇、通城县药姑山林场与黄龙山林场及咸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森林康养圈,初步挖掘了三国文化、茶马古道茶文化、温泉文化、桂花文化、竹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并结合周边的溶洞、河流、水库、特色植被等自然资源,逐步由旅游休闲、溶洞探险、地质考察、渔家风情、红色苏区、自然观光、生态有机农业园等浅度旅游向文化体验、温泉疗养、中药材(药膳)疗养、生态养生方向过渡,初步形成以“康养+旅游”“康养+中药材”“康养+饮食”“康养+竹筒酒”“康养+茶产业”“康养+生态农业”的多元化康养产业。


咸宁市现有各类康养旅游基地约34个,按开发形式可分为公益性开发基地、企业商业性开发基地和美丽乡村开发基地等3种。其中:依托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为主体开发的公益性开发基地12个,包括九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湖北潜山森林养生试点基地、湖北崇阳国家森林公园、金沙森林自然公园、凤池山森林公园、锡山森林公园、药姑山林场、陆水林场、黄龙林场、大幕山林场、太平山林场、北山林场;商业性开发基地6个,包括浪口温泉、柃蜜小镇、恒大养生谷、金色年华、星星竹海风景名胜区、龙泉山野樱花森林自然公园生态养基地;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基地16个,包括汀泗桥镇古塘村、桂花镇刘家桥村、铜钟乡大岭村、天城镇茅井村、白霓镇浪口村、金塘镇畈上村、铜钟乡坳上村、渡普镇东湖村、蒲圻办事处金潭村、车埠镇马坡村、关刀镇高冲村、塘湖镇荻田村、大坪乡内冲村、慈口乡大竹村、楠林桥镇石门村及九宫山镇程许村。先后获批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湖北潜山森林养生基地、通城县药姑山林场,赤壁市陆水林场,湖北尚禾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柃蜜小镇),崇阳浪口温泉、通城县黄龙林场。还建有咸安区恒大养生谷与嘉鱼县金色年华等2个企业自营康养基地。


02

咸宁市发展森林康养的有利条件

1.区位交通便捷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流南岸,东临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属幕阜山区中低山及丘陵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港澳交通大动脉交汇处和湘鄂赣三省毗邻的“金三角”,是武汉、长沙、南昌省城金三角中的地级中心城市,更是武汉城市圈重要成员。境内六线穿南北(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武深高速、107国道、106国道),一江(长江)一线(杭瑞高速)贯东西,交通便捷,为“湖北南大门”。


2.自然禀赋优越

① 森林资源丰富

全市国土总面积97.52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8.59万公顷,森林面积49.79万公顷,现有森林蓄积2041.63万m³,森林覆盖率为51.05%。


② 物种种类繁多

全市有高等植物216科911属1971种;乔木树种有112科354属1114种,54个变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珙桐、水杉、苏铁等5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55种;主要野生药用植物112科283属592种,盛产赤芝、太子参、七叶一枝花、黄精等名贵中药材,大宗地道药材有白芨、白术、百合等74个品种;主要花卉品种有芍药、鸡冠、海棠等数十种;主要水生维管束植物有萍、莲、菱、藕等75种。


全市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32目81科460余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43种,山区以棘蛙类为优势种,丘陵地区以树蛙科、雨蛙科为优势种,平原地区以黑斑蛙、金线蛙等为优势种;爬行类4目9科45种;鸟类17目40科270种;兽类9目25科100余种。全市共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40种,省级保护动物7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雕、东方白鹳、大灵猫、穿山甲等1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28种。


③ 气候温润宜居

咸宁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年平均气温16.8℃,年均降雨量1577.4mm,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的气温为零下15.4℃。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754.5h,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d,最高海拔九宫山老鸦尖1657m,最低海拔斧头湖20.5m。


④ 空气质量洁净

咸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4%。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3.82,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稳居前20位,绿水、青山、阳光、空气等康养要素国内少有,为高品质的康养度假消费提供了保障。


⑤ 水域环境优良

全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4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为95.8%,无劣V类水体;9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3.人文历史悠久

咸宁从西汉开始设县建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有以铜鼓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向阳湖文化名人村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潜山、九宫山、陆水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民间艺术特色鲜明,呜嘟、高筒提琴是全国独有民间乐器,现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2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馆藏文物2万余件,古民居382处、百年以上古桥547座;有崇阳提琴戏、通山木雕、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和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等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遗项目23个、市级非遗项目63个,其中赤壁羊楼洞为湖北省7处重点遗产地之一,并与赤壁新店以其厚重的青砖茶生产、销售历史列入了中国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4.旅游资源丰富

咸宁市因独特的森林与温泉等自然资源禀赋而举世闻名,境内不仅分布12.2万公顷竹海,拥有2552株百年以上桂花,还点缀有30多处温泉,地热水年总储量达8000万m³。咸宁桂花拥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4大品种群93个品种,现有桂花资源位居全国第—,百年以上桂花古树占全国90%以上,2000年6月被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


温泉水质类型以硫酸钙、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钠型为主,水质清澈、无色、无沉淀物,感官好,含有丰富的硫、氡、锶、氟等微量元素,温泉水温度介于27~64℃,因温泉中的矿物组分含量各异,极具医疗保健价值,2006年9月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批准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A级景区41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15家,2A级景区13家;各类旅游休闲示范村15个。    

5. 产业优势明显

2022年,咸宁市生产总值1875.5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249.46亿元,第二产业739.23亿元,第三产业886.87亿元。全市一二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第一产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围绕生态、优质、特色产品供给,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主导产业。聚力打造桂花、茶叶、蔬菜、油茶、楠竹、水果、畜禽、中药材、水产等百亿产业,培育壮大中药材和特色水果产业,振兴发展桂花、苎麻、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第二产业以发展现代产业为主,坚持链式思维,聚焦壮大健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清洁能源五大优势产业,不断提升现代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第三产业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抢抓“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锚定大健康产业,延伸拓展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产业形态,发挥生态优势,集中精力发展森林康养、大旅游等产业。


0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总量水平偏低

咸宁市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自2016年国有黄龙林场被认定为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至今,全市获批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企业自建2个。据专项调查,全市森林康养林面积11万公顷,除嘉鱼县金色年华与咸安区恒大养生谷有较完善的康养设施外,其他基地康养设施配套均不完善;2018年(新冠疫情前)经营性收入3575万元,与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同比经营性收入严重偏低,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基本无收入。


2.产业特色不明显

目前,全市有一定基础的森林康养基地有6家,主要以生态休闲、景观旅游、避暑、野营、自驾等活动为主,但森林康养仅提供农家菜、温泉养生等初级服务,没有配备或建设与森林养生、森林修行、森林修心等相关的设施及服务团队。部分基地虽然有生态文化教育设施,也建设有环山公路与运动步道,但与森林文化产品深度融合不够,服务内容相对欠缺,康养服务能力相对不足,没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特点形成特色优势,从而带动相关产业。


3.产业发展结构不优

咸宁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主要以现有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为主体经营,缺乏对森林康养新课题长远性、系统性的专项产业规划引领。森林康养产业基本上均以森林旅游产品为主导,由于森林康养基础条件较差,对医、药、养、健、护等康养要素深度挖掘不够,且融合国家及地方大健康产业政策不足,康养规划设计、服务内容、服务基础设施、专业团队配备、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均为初级阶段。除4家开发较早的森林康养基地具备一定服务能力,大多数基地均处于产业规划不新、服务设施简陋、专业人才短缺、产业链不长的状态,吸引客流能力不强。


4.康养专业人才缺乏

森林康养产业需要康养师、疗养师、医师、护理师、营养师等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全市现有康养基地专业人才均严重不足,专业服务团队缺失,面临人才培训、引进等巨大压力。


5.承接能力有限

目前,嘉鱼县金色年华、大幕山林场、湖北尚禾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通城县黄龙林场森林康养基地具有小规模食宿承接能力,其它森林康养基地承接餐宿地主要为林场食堂与临近美丽乡村农家乐,承接档次与能力也十分有限,康养基地无住宿提供,只能去县城住宿,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6.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

目前,全市已批建的6个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均是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经营主体,国有资产性质,资产难以资本市场化;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康养基地仅有咸安区恒大养生谷与嘉鱼县金色年华2个,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活跃度不高,融资资本进入也不足。全市森林康养产业投资主要来源于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项目配套资金,国家与地方虽然出台有政策,但极少有森林康养项目带动资金;加上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较薄弱,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且国有林地基本纳入自然保护地和公益林及天然林保护范围,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出现康养资本市场投资信心不足,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


04

咸宁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1.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规划设计是做好森林康养产业的先行条件,直接影响其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路径,也对产业体系和发展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全域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科学发展。


2. 凝练特色、营建品牌

立足咸宁资源与文化特色,深挖温泉、竹、桂、茶、药食等文化,重点推进森林温泉康养、茶旅文化康养、药食文化康养、特色运动休闲康养四大主题康养项目与品牌创建。探索建立森林康养产业协会、森林康养产业大数据平台,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发展互为补充的联动发展格局,合力共推品牌影响力。


3.示范建设,提升质量

率先在批建康养基地试点试行,打造行业标杆。在完成资源环境评价的基础上,依托市域森林公园与林场和周边美丽乡村,在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先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项目成熟、品质优良、产业强劲的森林康养基地和承接基地,满足森林体验、生态教育、康养饮食、疗养和康复、文创旅游等急剧增加的市场需求。


一是建设康养功能林。采用造林抚育、退化修复等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布局构建色彩丰富、季相分明、姿态优美、功能健全的康养林;根据森林康养功能需求,在完善生态标识系统、绿道网络、环卫、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建设专类养生林、文创林、康复林、健体林和闲娱林;结合功能布局,针对性地营造、补植景观类和芳香(花卉)类植物,提升康养林疗养功能。


二是加强康养林保护。做好森林火灾防控和平安林区建设,确保康养林综合环境的生态健康和安全。


三是加强文化保护。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加大基地及周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的保护,着力打造生态优良、林相优美、景致宜人、功效明显的景观。


四是加强环境监测。对康养基地的环境包括光照、负离子、芳香挥发物质、PM2.5、噪声、水、土壤、温湿度等,进行实地定时监测,建立数据档案。


五是加快康养步道建设。加快以休闲、徒步游憩为主要形式的线状空间步道建设,将自然、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区域串联。按照生态低碳开发理念,以塑造景观形象为手段,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康养步道。


六是营造大区域康养环境。以构建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为契机,综合对森林绿地、公路铁路、岸线码头、废弃矿山、采石场等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加快公园绿道、景观廊道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景观优美的大区域绿色生态屏障,提升城乡绿色质量,完善区域“绿肺”功能。


4.培育市场主体,优化集群效应

联合现代林业、农业、中医药产业、医疗保健业、食品加工业、养生养老和生态旅游休闲业、互联网平台和电商平台等,利用森林浴、健康步道、森林温泉、森林养老中心等市场主体,将森林康养与卫生、文化、体育等功能融合,植入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运动、康复疗养等康养元素,培育康养龙头企业,培植和优化医疗保健、养生养老、旅游度假等多元化经营康养产业链,形成康养产业集群效应,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加大政策支撑,强化保障措施

成立大康养产业发展政府领导机构,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构建目标责任制度,合理引入社会资本,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完善激励政策,监督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分级负责”的工作责任原则,全力推进森林康养市场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用好供地政策。综合利用国家康养产业政策机遇,作好点状供地的合理安排,确保基地建设的用地需求。


二是抓项目特色。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禀赋,按森林生态价值产品体系,突出森林温泉、桂花、茶叶、油茶、竹等优质资源开发与设计,推出咸宁特色的森林康养项目与康养服务产品。


三是出台扶持政策。探讨设立康养义养专项基金与慈善基金,提高康养事业公益性属性功能,提升康养事业普惠性,扩大康养对象的社会参与度,激活康养事业活力,把义养机构纳入公益性单位管理,形成中国特色康养事业咸宁模式。

来源:林云涧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


如何实现中医药森林康养旅游科学发展?


森林康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四川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基于AHP法的穹窿山主要芳香植物资源评价及康养景观应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森林与健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